在“映象·晋检”党建品牌引领下,晋安区检察院以执法、学法、研法、普法一体推进为目标,打造的融合检委会学习、检察理论调研、普法宣传教育为一体的“晋研社”研法平台,全面引领提升检察人员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作风、专业精神,形成以学促研、以研促能、“检学研”一体发展的浓厚工作氛围。
“检学研”一体
互鉴互促提升
干警自主编撰的《晋研社》学习内刊以司法办案中的热点、难点、争议点都作为内刊的重点选题,已印发300余册,实现了为检察人员梳理办案思路,深化研讨交流的的良好效果。
“晋研社”平台坚持每月一研学的频率,主动延伸学习触角,通过扩大学习主体、拓展学习范围、深化学习内容,提升学习效果,通过集中学习、邀请专家现场授课、创设“微课堂”、举办读书沙龙等形式,实现本院一线办案人员学习全覆盖,营造“检学研”相结合的浓厚氛围。
班子成员结合未成年人检察、社区矫正等检察工作,针对社会治理问题,带头深入调研探讨,形成《加强未成年人综合保护研究》《探索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以“社区五员”制度为切入点》等论文,先后获得省市奖项。
青年干警结合检察工作,围绕中心大局,以检察履职服务保障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众多优秀论文,其中《晋安区检察院高质效履行检察职能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文获《人民检察》刊载,部分入选第七届“福厦晋昌”检察业务论坛、海峡两岸检察制度研讨会、省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全省检察理论研究年会等,并参与1项课题申报获省检察院立项。
“作战图”绘就
激发内生动力
围绕“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新时代检察履职要求,促进能动履职,“晋研社”研法平台结合检察工作实际,创新出台工作机制十余项。
其中“高质效办案二十六条”,紧盯影响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推动检察办案履职质效点量化图表化,从“案-件比”指标等办案质量宏观评价,到未成年人检察综合履职走深走实,甚至案卡填录的细枝末节,对“四大检察”“十大业务”逐项列明规定要求,对检察官办案进行详尽具体的指引。
每一位员额检察官在办理案件后都必须逐条对照办案质效正向评价统计表,为办案实绩“打分”,倒逼干警增素能、提质效,真正做到了“挂图作战”“对标对表”。
此外,还制定出台了《关于规范行刑反向衔接 促进行政执法行为监督案件化办理的实施意见(试行)》等制度机制。6月24日,应最高人民检察院邀请,来自河北、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四川、陕西、青海、福建8个代表团的34位全国人大代表,视察了福州市晋安区检察院行刑反向衔接数字展厅以及行政检察智慧办案平台,对晋安区检察院的工作成效给予高度肯定。
一直以来,晋安区检察院始终坚持高质效办案,如反洗钱专项办案组在工作中,及时总结探索建立了洗钱案件线索挖掘机制,融入立案、审查、起诉等全过程,同步强化追捕追诉、追赃挽损,因成效显著,第二检察部被评为省打击治理洗钱违法犯罪三年行动成绩突出集体。
“蒲公英”落地
法治之心萌芽
民有所呼,检有所应。晋安区检察依托“晋研社”研法平台,积极推动普法工作创新落实。
针对新时期普法需求,晋安区检察院组织各部门结合业务方向推选法律特派员,组建青年干警“蒲公英”普法志愿服务队,每人重点针对一部法律释法说理,深入推进法治进社区、进企业、进乡村等“法律七进”专项普法行动,通过开设乡村法治课堂、发放专题普法资料、提供现场法律咨询等方式,组织开展“防电信诈骗”“反家庭暴力”“促企业合规”等形式多样的普法活动,逐步构筑起“一部一员一法”的专业化法治宣传矩阵。
院党总支还与上寮村党支部开展党建结对共建,并在上寮村设立晋检青年“蒲公英”普法志愿者服务队工作站,让村民“不出户”就能得到法律帮助,实现留法在村。
“女儿外嫁后,她之前承包的林地会被收回吗?”“误砍了生态林,要承担惩罚性赔偿吗?”送法上门的第六检察部主任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一一解答,村民们提出的疑问,并引导村民使用《普法手册》。
此外,通过在微信公众号开辟“普法e巴士”专栏、自编自演法治情景剧、互动舞台剧等方式以载体创新促进普法方式转型升级,拍摄的国家安全普法宣传教育微视频《饵》、检察宣传手记《传承的力量》等多部高质量、高热度、效果好的法治宣传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