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规矩、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有力推动了党的作风和纪律建设。”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再访革命圣地西柏坡时,再次强调了制度建设对改进作风的关键作用。我们要认识到,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推进制度建设是有力抓手;巩固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建立长效机制是重要方法。
制度带有全局性、稳定性,管根本、管长远。从毛泽东同志在西柏坡提出“进京赶考”的六条规定,到今天党中央出台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制度建设一直是我们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保证。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尤其是“四风”问题都是积弊顽症,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也容易出现抓一抓有好转、松一松就反弹的现象。扫除“四风”积弊,洗掉思想行为上的灰尘和“政治微生物”,制度是最管用的办法。
“少数人靠觉悟,多数人靠制度”。把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好,不仅需要立足当前、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更需要着眼长远、建立健全促进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比如,反对形式主义,如何在工作考核中树立注重实绩、反对空谈的标尺?反对官僚主义,如何在干部选拔中建立为民服务、唯实务实的标准?反对享乐主义,如何在行政问责中划定艰苦奋斗、不骄不躁的红线?反对奢靡之风,如何在政府预算中确立崇俭抑奢、杜绝浪费的导向?有刚性的制度制约,才能避免改作风“一阵风”,让好的作风得到弘扬、让不良作风受到遏制,从而让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得到有效巩固。
邓小平同志说过,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问题也解决不了。制度既是成果的体现,又是巩固成果的保障。把制度建设贯穿教育实践活动始终,发挥体制机制的作用,激发党员、干部的内生动力,我们就一定能够把党的作风建设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来源:2013年7月21日《 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