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文选

“双培养一输送”品牌

    一、品牌名称:“双培养一输送”
    二、创建单位:福州电业局
    三、创建时间:2009年3月
    四、品牌理念(内涵)
  “双培养一输送”就是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骨干输送到重要岗位锻炼。
  “双培养”使业务素质好,技能水平高的骨干,充实到党员队伍中,为党组织输送了优秀人才,同时党员在入党后在组织的帮助下要把自己培养成企业的业务骨干,这为党员始终保持和发展自身先进性提供了目标和内在动力。“一输送”为企业党组织保持和发展先进性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要求,把出色的党员输送到关键的岗位,确保了党建融入中心工作的具体落实,体现了“重点岗位有党员、主要骨干是党员、关键时刻见党员”,从而将党的先进性落到实处。
    五、创建目标
  打造“1336”培养输送模式,即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一个原则导向,不断夯实思想、组织、管理三大基础,形成“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骨干输送到重要岗位锻炼”等三大培养机制,努力打造领导干部输送、班组长输送、专家人才输送、急难险重输送、团青骨干输送、交流培养输送等六大输送平台,努力做到重要岗位有党员、主要骨干是党员、关键时刻见党员,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
    六、主要载体及措施
  在“双培养一输送”工作推进过程中,福州电业局党委大胆探索“1336”工作模式,不断深化国有企业党建与中心工作的良性互动,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
(一)坚持一个原则导向。福州电业局党委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坚持德才兼备选人用人导向,突出“有意识”发挥党组织作用,“有层次”培育人才梯队,“有系统”运行培养机制,着力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着力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着力把党员骨干输送到重要岗位锻炼。通过党员的榜样引领,通过“双培养一输送”的机制导向,充分激发和调动整个队伍成就共同事业、建设共同家园的积极性、创造性,为进一步深化“两个转变”、加快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夯实三大保障基础。1.夯实思想基础。一是以导向提高认识。注重理念引导,始终坚持以“党管干部、党管人才”为导向,统一思想认识,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的思想认识,明确提出建立局党委、支部“双培养一输送”人才库,干部使用原则上从人才库中选取。二是以职责强化共识。强化责任落实,建立“双培养一输送”工作“党委领导、支部落实、部门协作、党员参与、职工监督”的领导机制,明确行政上全面覆盖到局本部、各基层单位、县公司三个层面,组织上全面覆盖到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三个层面。从而为全面推行“双培养一输送”工作,奠定扎实思想基础。2.夯实组织基础。一是实现党的组织全覆盖。切实按照“一部门一党支部、一供电所一党支部、一班组一党小组”的原则,全面建强“首脑、前沿、末梢”党组织;按照“组织随同项目任务走”的原则,加强外出执行重特大任务的临时党组织建设,实现党的组织全覆盖。二是实现党的工作全开展。严格执行省公司党建标准化工作要求,出台“供电所支部书记工作十件事”、“党小组工作五件事”。基层党支部全面建成“六规范一统一”的支部阵地。出台《党务公开管理办法》和《党务公开监督管理办法》。做到“四亮一监督”,亮标准、亮标杆、亮身份、亮承诺,接受群众监督。从而为全面推行“双培养一输送”工作,奠定扎实组织基础。3.夯实管理基础。一是坚持“三重一大”。将“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健全完善作为“双培养一输送”工作落实的重要保障,突出“三强化,三汇报”,即强化制度执行,强化集体企业管理,强化有效监督,对各单位“三重一大”执行情况坚持每月报告、每季度巡视汇报、每半年专题检查报告。二是坚持准军事化管理。把全面加强准军事化管理作为提升管理有效性,强化执行力和穿透力的最有效手段,始终坚定不移地持续推进。按照“四严”要求(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格的纪律)的要求,通过“五坚持、五精益”(坚持规章制度标准化、员工行为规范化、作业流程程序化、工作环境整洁化、考核监督制度化,实行组织计划、工作流程、现场作业、基础信息、监督管理的精益化),有序推进机关、生产、营销、基建、集体产业精益化管理。三是坚持监督落实。采取“现场督查、通报、监察通知整改、约谈、责任考绩追究”五项措施,全程跟踪监督管控。实行重大事项跟踪督办机制,通过周通报公开督办结果,通过绩效管理系统落实月考核,实现分级负责、责任唯一、过程监督、考核有力。从而为全面推行“双培养一输送”工作,奠定扎实管理基础。
   (三)建立三大培养机制。福州电业局党委围绕培养输送的条件、方式、程序、管理、监督五大要素和七个环节,研究制定了《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暂行办法》、《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暂行办法》和《把党员骨干输送到重要岗位培养锻炼暂行办法》,形成“双培养一输送”三大培养机制,推动选拔、培养、评价工作的规范运作。1.严格选拔。围绕“三个重点”、参考“三个结果”、通过“三个把关”,即围绕重点岗位、重点培养对象、重点输送对象,参考干部员工考核考评、结合党员民主评议和职业发展四个通道选拔结果,通过基层支部推荐、主管部室审核、党委集体研究,选拔党组织满意、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输送到局和基层部门两个层面培养,并建立两个层面的人才库和个人档案,加强培养对象的规范管理。2. 主动培养。一是“单亲”结对,有意识安排优秀人才帮带。根据培养对象的专业特长、技能层次、培养方向,指定政治素质好、技能水平高的专家人才,与其结对帮带,并指定相应分管领导结对指导。二是“项目”联动,有意识安排重点工作培养。组织培养对象参与企业同业对标项目、重点难点问题、博士专项、科技攻关、重点课题研究和技能竞赛等具体项目,在实践中提高培养对象的党员意识和专业素质。三是“多维”考察,有意识安排急难险重锻炼。在重大保供电、重大工程建设、迎峰度夏、抗台抢险等重大任务中,安排培养对象担当重任,在艰苦环境中培养锻炼。3.分层评价。一是在评价的重点上突出业绩和能力的导向。通过深化“精益计分制”绩效考核,开展日常执行力考绩评价,建立急难险重特殊时期考察制度,形成干部、员工考绩档案,确保考绩评价的完整性;通过定期开展谈心谈话工作,加强对培养目标、成效的沟通交流。二是在评价的层次上突出责任唯一和分级管理的方式。党委每年集中一次听取并研究“双培养一输送”工作,审查并批准“双培养一输送”对象,点评“双培养一输送”工作成效。党支部结合季度党员大会、民主评议及年度员工绩效考评,对培养锻炼周期内人员表现进行组织考察,提出鉴定意见。党小组通过党小组会,采取月度点评的方式,对“双培养一输送”对象自身建设、参加党员“一带二”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及日常工作表现等情况进行点评。
(四)打造六大平台输送。1.打造领导干部输送平台。将优秀党员骨干向上输送至省公司挂职锻炼,或列入中层干部队伍管理,给予更广阔的空间,施展个人才华,提升管理水平。加强干部管理,强化考绩管理、年度谈话、约谈诫勉,表彰先进、鞭策后进,对三年来年度干部考核两次排名靠后的干部,诫勉谈话,岗级下调一级。实施敏感岗位交流,对非党员中层及未达到高级职称的中层进行集体谈话,鼓励干部成才。2.打造班组长输送平台。大力加强班组长建设,明确干部使用原则上从班组长岗位提拔,明确按中层副职后备和专业能手的标准,培养选拔一线班组长,出台《关于全面加强班组长建设十条措施》。有意识将党员、骨干送至班组长岗位培养,跨部门、跨专业开展复合培养锻炼。有意识将班组长党员骨干输送到县公司培养锻炼,促进组织、沟通、协调能力的培养。3.打造专家人才输送平台。按照“一人一项目,一人一计划”的方式,搭建博士生的专项输送平台,为博士生提供科研开发环境,安排到科技含量高、任务重的岗位上挂职锻炼,独立承担技术管理、课题攻关等方面工作。完善员工职业发展通道,搭建“四个通道”人才输送平台,引导党员骨干多渠道成才。建立帮带结对、科技论坛、竞赛比武常态机制,提升党员骨干的业务水平。4.打造急难险重输送平台。有意识地将党员、骨干输送到急难险重工作环境进行锻炼,发挥党员骨干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特殊时期应对工作的经验磨练,并强化特殊时期工作考察,重点考察特殊时期到岗到位、冲锋带头、忠诚履职等情况,检验干部培养成效。5.打造团青骨干输送平台。把团干部作为后备力量来培养,有意识把年轻的后备干部推选到团支部书记的岗位上锻炼。有意识推荐党员骨干担任基层团组织负责人,推荐非党员骨干担任基层团组织干事,加强青年骨干的党性修养培养,提升青年骨干的感召力。6.打造交流培养输送平台。将党员骨干推荐输送到国家电网公司系统、省公司系统兄弟单位进行培养锻炼。建立局本部与县公司之间的干部交流培养模式。
  2010年以来共吸收117名优秀业务骨干加入党组织,向囯家电网公司及公司系统单位输送5名党员骨干挂职锻炼;42名党员骨干输送省公司本部机关岗位;19名党员骨干输送至局中层副职岗位(其中包括6名优秀班组长;其中5名输送至县公司领导人员、监审负责人岗位);17名基层党员骨干输送至机关职能部室。张松、陈欣、徐杰等一批党员骨干被跨专业、跨部门、跨平台输送锻炼,取得了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选拔输送“四个通道”人才44人(其中国网专家5人、省公司513人才7人,福州局6-8级通道人才32人),评选出星级农电工108人、核心外聘工21人,
慧诚核心派遣员工12人。
    七、评价体系
1. 明确责任主体。成立了党建品牌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党委书记为党建品牌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基层党组织为责任主体,明确工作职责,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为体系有效运行提供了组织保证。
2. 完善制度体系。出台了《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暂行办法》、《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暂行办法》和《把党员骨干输送到重要岗位培养锻炼暂行办法》,组成了基本完善的制度体系,为评价体系提供法理依据。
3. 制定考评标准。通过“精益计分制”绩效考核,开展日常执行力考绩评价。建立急难险重特殊时期考察制度,形成干部、员工考绩档案,确保考绩评价的完整性。
4. 分层管理评价。党委每年集中一次听取并研究“双培养一输送”工作,审查并批准“双培养一输送”对象,点评“双培养一输送”工作成效。党支部结合季度党员大会、民主评议及年度员工绩效考评,对培养锻炼周期内人员表现进行组织考察,提出鉴定意见。党小组通过党小组会,采取月度点评的方式,对“双培养一输送”对象自身建设、参加党员“一带二”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及日常工作表现等情况进行点评。
    流程图(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