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文选

影响世界的100个定律(五)

    五、崇尚团队合作精神
    比尔·盖茨说:“团队合作是企业成功的保证,不重视团队合作的企业是无法取得成功的。”建设一支有凝聚力的团队,已是现代企业生存发展的一个基本条件。
    50、华盛顿合作定律(团队合作不是人力的简单相加)
一个人敷衍了事,两个人互相推诿,三个人则永无成事之日,这多少有点类似于我们“三个和尚”的故事。人与人的合作不是人力的简单相加,而是更复杂和微妙的组合。在人与人的合作中,假定每个人的能力都为1,那么10个人的合作结果就有时比10大得多,有时甚至比1还要小。因为人不是静止的动物,而更像方向各异的能量,相推动时自然事半功倍,相互抵触时则一事无成。我们传统的管理理论中,对合作研究得并不多,最直观的反映就是,目前的大多数管理制度和行业都是致力于减少人力的无谓消耗,而非利用组织提高人的效能。换言之,不妨说管理的主要目的不是让每个人做到最好,而是尽可能避免内耗过多。
    51、木桶定律(注重团队中的薄弱环节)
是讲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完全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这就是说任何一个组织,可能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
  “木桶理论”启发我们思考许多问题,比如企业团队精神建设的重要性。在一个团队里,决定这个团队战斗力强弱的不是那个能力最强、表现最好的人,而恰恰是那个能力最弱、表现最差的落后者。因为,最短的木板在对最长的木板起着限制和制约作用,决定了这个团队的战斗力,影响了这个团队的综合实力。也就是说,要想方设法让短板子达到长板子的高度或者让所有的板子维持“足够高”的相等高度,才能完全发挥团队作用,充分体现团队精神。
    52、苛希纳定律(确定最佳管理人数)
它阐明这样一个道理:人多必闲,闲必生事;民少官多,易出问题。由于实际的人员数目比需要的人员数目多,诸多弊端由此产生,形成恶性循环。在管理中,如果实际管理人员比最佳人数多两倍,工作时间就要多两倍,工作成本就多四倍;如果实际管理人员比最佳人数多三倍,工作时间就要多三倍,工作成本就多六倍。要想铲除“十羊九牧”的现象,必须精兵简政,寻找最佳的人员规模与组织规模,这样才能构建高效精干、成本合理的经营管理团队。
    53、凝聚效应(凝聚力越大,企业越有活力)
指的是在别的因素保持不变的状态下,企业的凝聚力越大,这个企业的生产效率越高,企业也就越有活力。 这一理论是由社会心理学家沙赫特提出的。
    54、懒蚂蚁效应(懒于杂物,才能勤于动脑)
生物学家研究发现,成群的蚂蚁中,大部分蚂蚁很勤劳,寻找、搬运食物争先恐后,少数蚂蚁却东张西望不干活。当食物来源断绝或蚁窝被破坏时,那些勤快的蚂蚁一筹莫展,“懒蚂蚁”则“挺身而出”,带领众伙伴向它早已侦察到的新的食物源转移。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郑学益在阐述市场营销理念时,以上述现象作类比:相对而言,在蚁群中的“懒蚂蚁”更重要,在企业中注意观察市场、研究市场、把握市场的人更重要,这就是所谓的“懒蚂蚁效应”。
    55、蚁群效应(减掉工作流程中的多余)
是人们从蚂蚁群体的组织和分工中总结出来的灵活的组织建设和运转方式。蚂蚁有严格的组织分工,但它们的分工能够迅速根据环境做出调整。“蚁群效应”的优势集中表现为一是弹性,能够迅速根据环境变化进行调整;二是强韧,一个个体的弱势,并不影响整体的高效运作;三是自组织,无须太多的自上而下的控制或管理,就能自我完成工作。蚁群效应之所以成为 “高效”的代名词,正是在于通过组织结构和岗位设置发挥了团队成员的组织能力。“蚁群效应”无疑是现代企业在组织发展中所梦寐以求的,而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讲,其作用会更加明显。
    56、飞轮效应(成功离不开坚持不懈的努力)
指为了使静止的飞轮转动起来,一开始你必须使很大的力气一圈一圈反复地推,每转一圈都很费力,但是每一圈的努力都不会白费,飞轮会转动得越来越快。达到某一临界点后,飞轮的重力和冲力会成为推动力的一部分,这时你无须再费更大的力气,飞轮依旧会快速转动,而且不停地转动。这就是“飞轮效应”。
  它启示我们在每件事情的开头都必须付出艰巨的努力才能使你的事业之轮转动起来,而一旦你的事业走上平稳发展的快车道之后,一切都会好起来。万事开头难,努力再努力,光明就在前头,持续的改善和提升绩效中蕴藏了巨大的力量。
    57、米格—25效应(整体能力大于个体能力之和)
指整体能力大于个体能力之和。前苏联研制生产的米格—25喷气式战斗机,以其优越的性能而广受世界各国青睐,然而,众多飞机制造专家却惊奇地发现:米格—25战斗机所使用的许多零部件与美国战机相比要落后得多,而其整体作战性能达到甚至超过了美国等其他国家同期生产的战斗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米格公司在设计时从整体考虑,对各零部件进行了更为协调的组合设计,使该机在升降、速度、应激反应等诸方面反超美机而成为当时世界一流。这一因组合协调而产生的意想不到的效果,被后人称之为“米格—25效应”。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