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当今世界的时代潮流是( B )。
①和平 ②发展 ③合作 ④动荡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制定“十二五”规划的主题是( A )。
A、科学发展 B、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C、深化改革开放 D、保障和改善民生
3、制定“十二五”规划的主线是( B )。
A、科学发展 B、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C、深化改革开放 D、保障和改善民生
4、“十二五”时期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要处理好_____的关系。( D )
①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②调整经济结构
③防止物价过快上涨 ④管理通胀预期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5、根据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的主要原则,对人口密集、开发强度偏高、资源环境负荷过重的部分城市化地区要( A )。
A、优化开发 B、重点开发 C、禁止开发
D、限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
6、根据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的主要原则,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集聚人口和经济条件较好的城市化地区要( B )。
A、优化开发 B、重点开发 C、禁止开发
D、限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
7、根据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的主要原则,对影响全局生态安全的重点生态功能区要( D )。
A、优化开发 B、重点开发 C、禁止开发
D、限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
8、根据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的主要原则,对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资源保护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要( C )。
A、优化开发 B、重点开发 C、禁止开发
D、限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
9、“十二五”时期要加强基础前沿研究,在_____等领域抢占未来科技竞争制高点。( C )
①生命科学 ②空间海洋 ③地球科学 ④纳米科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0、“十二五”时期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要加快推进政企分开,减少政府对_____的干预。( A )
A、微观经济活动 B、宏观经济活动 C、市场运行 D、经济体制
11、“十二五”时期要积极构建有利于_____的财税体制。( B )
A、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B、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C、改革发展稳定 D、社会和谐进步
12、201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_____大经济体。( B )
A、一 B、二 C、三 D、四
13、“十二五”时期要充分发挥_____在推进两岸交流合作中的先行先试作用。( C )
A、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B、长江三角洲经济区
C、海峡西岸经济区 D、环渤海经济区
14、“十二五”时期,我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必须突破_____的制约。( A )
①产业规模不大 ②产业集聚度不高
③资源环境承载有限 ④科技创新不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5、“十二五”时期,我省要努力实现地区生产总值比_____年翻一番。( D )
A、2000 B、2005 C、2008 D、2010
16、“十二五”时期,我省要努力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赶超_____平均水平。( C )
A、全国 B、沿海地区 C、东部地区 D、发达地区
17、“十二五”时期,福建省要打造____家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建成____个以上产值超千亿元产业集群。( C )
A、40,10 B、40,20 C、50,10 D、50,20
18、“十二五”时期,福建省海峡西岸城市群建设要力争城镇化率每年提高_____个百分点。( B )
A、1 B、1.5 C、2 D、2.5
19、“十二五”时期,福建省海峡西岸城市群建设要着力发展( B )。
A、福州大都市区和厦门大都市区
B、福州大都市区和厦漳泉大都市区
C、闽东大都市区和闽南大都市区
D、闽东南大都市区和闽西北大都市区
20、“十二五”时期,要优化提升福州港,加快形成_____的国际航运枢纽港。( C )
A、面向世界、服务周边及中西部地区
B、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产品和内外贸集装箱运输为主
C、集装箱和大宗散杂货运输相协调
D、以内外贸集装箱运输和旅客客运为主
21、“十二五”时期,要大力推进“森林福建”建设,积极实施“____”工程。( C )
A、绿色城市、绿色家园、绿色能源、绿色屏障
B、绿色城市、绿色家园、绿色通道、绿色屏障
C、绿色城市、绿色村镇、绿色通道、绿色屏障
D、绿色城市、绿色村镇、绿色能源、绿色通道
22、“十二五”时期福建省发展文化产业,要加强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创新文化“____”模式。( B)
A、国际化 B、走出去 C、中国化 D、民族化
23、“十二五”时期,要加快建设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推动____建成两岸金融服务新高地。( A)
A、福州、厦门 B、厦门、泉州 C、福州、泉州 D、福州、莆田
24、“十一五”时期,福州市实现了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工业总产值( B )。
A、略有增长 B、翻番 C、三倍增长 D、翻两番
25、制定福州市“十二五”规划的基本要求是( B )。
①突出先行先试 ②突出创新转型 ③突出五缘优势 ④突出民生优先
⑤突出社会建设 ⑥突出绿色发展 ⑦突出跨越发展 ⑧突出可持续发展
A、①②④⑥⑦⑧ B、①②④⑤⑥⑦ C、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④⑤⑦⑧
26、到2015年,福州市要力争实现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____,地方财政收入____。( A )
A、翻一番,翻番 B、翻两番,翻番 C、翻一番,翻两番 D、翻两番,翻两番
27、“十二五”时期,福州市要加快建立_____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 D )
A、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B、以政府为主导、以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为主体
C、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为主导、产学研相结合
D、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
28、《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我市的总体定位是( A )。
A、建设“富民强市、和谐宜居”的海峡西岸大都会
B、建设滨江滨海的生态宜居城市
C、建设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中心
D、建设带动辐射周边地区发展的综合通道和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
29、《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我市的城市发展定位是( B )。
A、建设“富民强市、和谐宜居”的海峡西岸大都会
B、建设滨江滨海的生态宜居城市
C、建设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中心
D、建设带动辐射周边地区发展的综合通道和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
30、《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我市的产业发展定位是( C )。
A、建设“富民强市、和谐宜居”的海峡西岸大都会
B、建设滨江滨海的生态宜居城市
C、建设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中心
D、建设带动辐射周边地区发展的综合通道和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
31、《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我市的区域功能定位是( D )。
A、建设“富民强市、和谐宜居”的海峡西岸大都会
B、建设滨江滨海的生态宜居城市
C、建设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中心
D、建设带动辐射周边地区发展的综合通道和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
32、《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 “一核、两翼、三带”的发展空间布局,其中“三带”指的是( D )。
A、两岸合作带、沿海产业带和沿江产业带
B、两岸合作带、沿海产业带和山区生态经济带
C、两岸合作带、沿江产业带和山区生态经济带
D、沿海产业带、沿江产业带和山区生态经济带
33、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到2011年要实现的目标?( A )
A、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B、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
C、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
D、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取得突破
34、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 )。
A、服务科学发展 B、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
C、创新机制 D、培养大批高端人才
35、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是( B )。
A、服务科学发展 B、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
C、创新机制 D、培养大批高端人才
36、福建省政府确定的我省旅游目的地体系中,要以_____为龙头,大力发展都市旅游。( C )
①福州 ②厦门 ③莆田 ④泉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7、到2012年,福州市接待国内旅游人数要力争超过_____人次,入境旅游人数超过_____人次。( C )
A、2800万,80万 B、2800万,100万
C、3000万,100万 D、3000万,120万
38、全省效能投诉统一电话为( D )。
A、12315 B、12345 C、968938 D、968168
39、通过2-3年的努力,福州市要实现全市居民蔬菜消费量中地产蔬菜占_____以上。( C )
A、50% B、60% C、70% D、80%
40、福州市在“菜篮子”工程建设中,对市区的生活必需品价格与动态要实行____的报告制度。( B )
A、日监测、日分析 B、日监测、周分析
C、周监测、周分析 D、周监测、月分析
41、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 A )
A、石油化工产业 B、节能环保产业
C、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D、新能源汽车产业
42、到2015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要力争达到____左右。( A )
A、8% B、10% C、12% D、15%
43、到2020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要力争达到____左右。( D )
A、8% B、10% C、12% D、15%
44、以下哪些属于在闽台两地中有深远影响和广泛群众基础的区域特色文化?( D )
①闽南文化 ②红色文化 ③客家文化 ④船政文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5、《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规定,房屋征收补偿方案征求公众意见的期限不得少于( D)。
A、10日 B、15日 C、20日 D、30日
46、《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关于强制拆迁的规定中,实施房屋征收应当( B )。
A、先搬迁、后补偿 B、先补偿、后搬迁
C、搬迁与补偿同步进行 D、不补偿、直接搬迁
47、《福州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意见(试行)》规定,被征收人应当在房屋征收告知书发布之日起_____内自行协商选定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 B )
A、3日 B、5日 C、7日 D、10日
48、我国的粮食供需将长期处于____状态。( D )
A、供过于求 B、供不应求 C、供求平衡 D、供求紧平衡
49、《福建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重将提高到( C )。
A、16% B、22% C、28% D、29%
50、《福建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将达到( B )。
A、16% B、22% C、28% D、29%
51、《福建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将达到( D )。
A、16% B、22% C、28% D、29%
52、《福建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人才贡献率将达到( D )。
A、22% B、28% C、29% D、37%
53、《福建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人力资本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将达到( A )。
A、16% B、22% C、28% D、29%
54、《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的意见》提出,至2012年,我省将建成____个资源节约型城市、____个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示范市(县)。( B )
A、8,5 B、9,5 C、8,6 D、9,6
55、到2012年和2015年,福州市全部工业总产值的目标分别是______元。( B )
A、5000亿,9000亿 B、6000亿,10000亿
C、7000亿,11000亿 D、8000亿,12000亿
56、到2012年和2015年,福州市工业增加值的目标分别是______元。( B )
A、1000亿,2500亿 B、1500亿,2500亿
C、2000亿,3000亿 D、2500亿,3500亿
57、2011-2015年,福建省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的目标是年均分别增长____以上。( C )
A、8% B、10% C、12% D、15%
58、我省知识产权战略的近五年目标中,福建省著名商标要达到____件以上。( B )
A、2000 B、2500 C、3000 D、3500
59、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福州市“十二五”社会事业重大建设项目?( D )
A、海峡妇女儿童活动中心 B、海峡青少年交流活动中心
C、福州海峡艺术交流中心 D、海峡国际会展中心
60、以下哪一个不属于我市首批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市级示范镇?( D )
A、福清高山 B、永泰葛岭 C、连江琯头 D、闽侯上街
61、以下哪一个不属于榕台农业合作八大园区?( D )
A、福清台湾农民创业园 B、闽侯雪峰茶叶示范园
C、连江水产品加工园 D、罗源水果示范园
62、以下哪一项不属于2010年福州市政府集中力量抓的十件关系全局、关系长远的大事要事?( A )
A、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B、主动融入海西发展
C、大力提升城市品质 D、持续加大环境整治力度
63、福州市2011年的发展目标中,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 B )。
A、13%,14% B、13%,15% C、14%,14% D、14%,15%
64、福州市2011年的发展目标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____,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____。( B)
A、11%,12% B、12%,12% C、12%,13% D、11%,13%
65、2011年,福州市加强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要争取新设立____家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____个院士(专家)工作站。( C )
A、20,5 B、20,10 C、25,5 D、25,10
66、2011年,福州市要完成冬春造林绿化____亩。( D )
A、75.3万 B、80.5万 C、84.9万 D、88.1万
67、2011年,福州市要新辟公交线路____条。( D )
A、25 B、28 C、30 D、33
68、2011年,福州市要争取____成为国家级湿地保护区。( B )
A、乌龙江湿地 B、闽江口湿地 C、罗源湾湿地 D、福清湾湿地
69、2011年,福州市要创建____个以上省级生态乡(镇)、____个以上市级生态村。( D )
A、30,500 B、30,600 C、40,500 D、40,600
70、2011年,福州市要争取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____人。( C )
A、3万 B、4万 C、5万 D、6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