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评论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是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也是思想观念上的一次深刻变革,是对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一次重大考验。推动我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首先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式,树立科学发展理念。这是切实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力保证和动力所在。
从发展实践来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件难事,难就难在既有推动这项工作的能力问题,也有思想观念方面的原因。由于惯性思维方式一时难于扭转过来,由于顾虑到会牺牲一些眼前利益、局部利益,加上存在畏难情绪等原因,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对转变发展方式重视不够,措施不多,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的问题比较突出,粗放型的发展方式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其实,有时发展慢一点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思想观念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如果没有首先在思想观念上进行转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无从谈起。我们必须有破釜沉舟的魄力,有舍得牺牲一些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勇气,大胆冲破旧有思维模式和传统观念的束缚,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定不移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转变思想观念,最根本的是树立科学发展理念。牢固确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注重改善和保障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牢固确立统筹协调发展的理念,努力做到经济发展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投资、出口、消费拉动相协调,城乡发展相协调,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发展相协调;牢固确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开展节能减排攻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把科学发展观作为转变方式的指南、破解难题的有力武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有正确的方向,才可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同时,还要注重探求规律、遵循规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辩证思维、统筹兼顾,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研究和把握规律,牢牢把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项工作的主动权,以取得实际成效。我们要正确处理好速度与效益的关系,既紧抓发展不放,能快则快,又坚持“好”字当头,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正确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既着力解决好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又着眼于长远发展,作长久打算;正确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在坚持局部利益服从全局需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地主观能动性,因地制宜地发展地方特色经济,服务和促进全省发展;正确处理好现实与可能的关系,既立足于现有基础和条件,又深入挖掘潜力,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后发优势,切实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思路决定出路。我们要从根本上转变思想观念,以新的眼光和思路,来观察和思考新一轮的经济发展,有力有效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又好又快地推进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在国际、国内竞争中抢占制高点,争创新优势。
(摘自《福建日报》2010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