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文选

中国是海洋国家吗?

 中国是不是海洋国家?它的文明特质是什么?它有没有在海上扩张、拓展的历史动机、历史冲动?我认为是没有的。然而,中国在海洋上有没有现实的利益?我认为有,但是有限。我们当前的利益,就是对于我们自己海洋国土、海洋权益的维护,对国际海域公共利益的分享,以及实现海上贸易力量和海上军事力量的扩展和现代化。
在亚太地区、在东亚,中国无疑是举足轻重的一支力量。但是,如果跟其他大国相比,中国的弱势还是显而易见的。没有航母并不是最重要的特征,领土不完整才是中国最大的痛。在当今的世界大国中,只有中国还存在着重大的领土主权完整问题。陆地上,中国与俄罗斯、越南等国边界已经划定,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中印边界尚未划定,而南中国海的海洋国土存在重大争议,东海也有相当一部分存在争议。除此之外,中国还有台湾海峡两岸的统一问题。我们现在的战略目标,第一位就是维护主权领土完整,而不是一心想走出去、走很远。
在这个全球化时代,传统的大国争霸的思维方式已经过时。现在的世界,更加看重大国间的平衡和协调。只要大国之间不发生战争和军事冲突,彼此的利益就可以同时得到维护。所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盟国,一方面表现的是战后既定的、由冷战生发出来、在两极对抗时期形成的一种政治格局,或者同盟关系,另一方面,在冷战结束之后,这种政治格局,更多的是表达了一种集体安全的要求。比如说,日本对海洋依赖程度很大,但日本在今天已经不需要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因为美日同盟、西方盟国在整体地维护着海上通道的安全。中国也是如此。以今天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和商船队的足迹,如果按照传统思维方式,除了建立一支全球海军,中国没有其他的选择,就像19世纪英国的全球舰队一样,在世界范围内跟大国争霸,瓜分海上的势力范围。但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在战略上也是非常危险的。所以,我们海洋战略的设计,第一,就是要具体。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维护领土领海和主权完整,其次才是进一步稳定亚太地区、东西太平洋地区的国际局势,乃至对全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作出贡献。第二,更重要的恐怕还是要有新世纪的思维方式,即通过协调平衡大国关系,或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来谋求最大的外部安全环境,对整个国际格局、国际安全的稳定作出贡献。
从根本上说,中华文明的特质不是海洋文明,它没有向全球范围拓展、武力扩张的历史冲动。但是今天的中国应在两个意义上负起责任:一是作为国际社会的一个重要成员,有权利去分享国际共同海域的资源和各项权利,同时也要承担责任和义务;二是作为一个大国,有义务成为世界海洋局势安全的维护者,并且积极参与国际海洋制度和规则的制定,并促进船舶、包括相关军事技术和海上舰船技术、乃至于空间技术的综合能力的发展。
(摘自2009年4月16 日《世界知识》 马小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