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明平安建设

“道德讲堂”如何实现“知行合一”?

    编者的话:“道德讲堂”自2009年11月在常州市钟楼区开始试点建设以来,到今年已走过了3个年头。三年来,是什么样的力量让“道德讲堂”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成长并壮大,又是怎样的薪火让她在民间得以传承?追根溯源,探寻“道德讲堂”的成因,理清她产生和发展的脉络,我们才能将“道德讲堂”推而广之。本网将以系列述评的方式深入解读“道德讲堂”。本期我们将深入探讨“道德讲堂”发展的体系,探寻她究竟是如何达到引导群众“知行合一”的目的?
        知行合一,是“道德讲堂”贯穿始终的原则与目标。在各地广泛开展“道德讲堂”活动的过程中究竟是如何实现使群众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相统一,从而实现“知行合一”的呢?深入研究可以发现,“道德讲堂”之所以可以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是因为她解决了谁来讲、怎么讲、在哪里讲、讲什么、给谁讲这几个问题。
       
        “道德讲堂”谁来讲?  
  早在常州率先提出开展“道德讲堂”活动之初,就确立了“道德讲堂”的主要形式是“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这种开展的形式充分体现了公民道德建设的主体性原则。这里的“身边人”覆盖了社区居民、农民、公务员、学生、工人、新市民,这些人几乎囊括了我们生活群体的方方面面。这样让群众自觉参与、自主选择、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提升,就充分肯定了群众在“道德讲堂”这种教育模式中的主体性地位,同时,“道德讲堂”以关注群众的现实生活为核心,使道德教育回归现实生活,达到了“群众参与、群众推动、群众受益”的教育目的,为其长期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道德讲堂”怎么讲? 
  “道德讲堂”不同于以往“高台教化”形式的宣讲模式,她在教育形式上实现了重大创新:首先是其空间的情境化。“道德讲堂”采用了统一的现场布置方式。她从常州发起开始到后来在全国推广都依然保留了这种方式:“讲堂”正前方简洁的LOGO、醒目的名称、明确的主题,再加上讲堂四壁张贴的道德箴言、模范画像、先进事迹,这样的布置就构建了一个供人们进行道德体验和反思的特殊空间。 
  第二是其流程的规范化。“道德讲堂”进行的过程有统一的模式:按“唱歌曲、学模范、诵经典、发善心、送吉祥”五个环节,推行“唱一首歌曲,看一部短片,诵一段经典,讲一个故事,作一番点评”的基本流程。这样的模式既具新鲜感,又具仪式感,可以起到洗涤心灵、净化思想的功效。今年,常州又增加了“背一句格言(做一个勤劳的人,做一个善良的人)、送一份吉祥”的环节,在流程中体现“好人好报”导向。 
  第三是其教育形式的互动化。讲堂是改变了以往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垂直关系,变成了平等对话关系,从而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形式创新要通过多元化的叙事形式,使道德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才能强化原有的道德认知和认同,形成新的道德认知和认同。提供一个专门的空间,创设一种特殊的情境,就可促进公民道德的交流与融合。 
        “道德讲堂”在哪里讲? 
  “道德讲堂”的创新性和创造力就在于处处都可以开展。常州首创的“道德讲堂”就是利用市民学校、小巷论坛、新市民夜校、车间、广场、职工宿舍等阵地,把“讲堂”办到群众的“家门口”,便于群众进“讲堂”。 
  同时,“道德讲堂”的开展还有效利用了电视、电台、网络、手机等新技术新手段:常州市创办的“常人尚德”微博讲堂粉丝近6万,“新市民手机报讲堂”受众达15万,电视“走进道德讲堂”专题走入千家万户,电台“空中讲堂”成为私家车主和出租车司机的“道德大餐”。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积极筹备新媒体道德讲堂,对辖区内举办的别具特色的道德讲堂活动进行视频录制、剪辑,并在台江宣传网上开辟网络道德讲堂专区。这样室内室外、虚实结合的“道德讲堂”就能够遍及城乡、立体推进、成功实现了全覆盖。 
  “道德讲堂”讲什么? 
  “道德讲堂”要讲些什么?最重要的是内容要亲切,也就是“道德讲堂”极力要营造的一种“道德亲和力”。“道德讲堂”能够持续地、有活力地开展,就是源于她用鲜明的主题、身边的内容引导人。常州最初开办“道德讲堂”以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四德”建设为主线。在浙江省嘉兴市紫溪社区的“道德讲堂”上,社区干部为大家讲述了紫溪花园“身边好人”屠国华十五年如一日照顾瘫痪老伴的感人事迹,永政社区邀请小区的孩子和家长围绕“最美妈妈”吴菊萍的事迹展开讨论。 
  在“道德讲堂”面向全国推广开来的时候,各地利用自身优势,在“道德讲堂”的内容上下功夫,山东省济南是工商局历下分局开展的“道德讲堂”就是利用了山东自身国学大省的优势,首讲《弟子规》,在“道德讲堂”里将国学进行到底。 
  同时,“道德讲堂”还要把这些内容辅之以多种形式。以多种形式来承载内容,把这些无形的先进价值理念化为有形的鲜活实例。“唱道德歌曲”、“诵道德诗歌”、“讲道德故事”这些多种多样的形式使得“道德讲堂”讲起来感觉原汁原味、听起来耳熟能详,可信可敬可学可为。 
  “道德讲堂”给谁讲? 
  “道德讲堂”的主要形式是“身边人讲身边事”,显而易见,“道德讲堂”服务的主要对象就是每一个群众、市民,就是我们的“身边人”。纵观整个“道德讲堂”发展的模式和脉络,她在用合理的布局、多元的载体吸引人,针对不同人群的文化程度、职业特点、生活状况、兴趣个性等方面的差异,分别建设机关、企业、行业、社区、村镇、学校、新市民等七大类讲堂,分类施教、有的放矢。吉林省长春市建委就把流动的“道德讲堂”宣传车驶入南湖新村“暖房子”工地,将安全施工理念、法律知识、电影、图书等带给工人兄弟,带给为城市建设付出努力的新市民。 
  结语: 
  分析了“道德讲堂”得以发展、壮大的几个方面,我们就能清晰地认识到“道德讲堂”是如何开展运作的,从而就能明白她如何使群众实现“知行合一”,从而了解了“道德讲堂”发展生生不竭的动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