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春天里,雷锋精神永远镌刻在我们心灵中。近期,不少单位都安排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各地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得到深入开展。
我们发现,有的志愿者却找不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场所和对象,造成志愿服务活动扎堆现象。“植树没场地,服务没对象,”福利院有的老大娘反映,她平常一个月就洗二、三次脚,近日她一天里就有多名志愿者帮她洗脚5次,脚被洗肿了。
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要突出五个字,使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长流水不断线。
一是突出“常”字,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持续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不能搞一阵风,防止“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里来四月走”一阵风现象。继续开展“学雷锋真情服务为人民”活动和学雷锋志愿服务十大行动,围绕环境整治、养老助残、无偿献血、交通疏导、社会公益、抢险救灾等实施志愿服务。各单位要对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作出长计划短安排,做到长流水不断线。单位和志愿者组织要善于组织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思路更加开阔一些,志愿服务活动形式要更加多样一些;要更多地深入到发展困难多、民生难题多、社会矛盾多的基层去,帮基层和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求稳定、促发展,同“下基层、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工作紧密结合,持续推进志愿服务活动的深入开展。积极与多种志愿服务基地联系,落实志愿服务项目。个人志愿者也要积极到基层、社区、农村等困难地方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二是突出“长”字,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机制长效化。加强志愿服务运作机制长效化建设是深入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保证。各单位要把志愿服务工作纳入年度深入基层服务工作计划,围绕在打造优质服务软环境、整治公共环境、维护社会秩序、提高文明交通、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分工负责,责任到人,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抓出成效。要把志愿服务活动摆上议事日程,做到有协调小组、有工作方案、有专题会议、有总结提高、有考评制度、有经费保障。要重视建立和完善志愿服务队伍的激励机制,继续评选表彰志愿服务先进单位和个人。加强对单位志愿服务的支持和检查指导,把志愿服务活动作为文明单位的重要内容和考核指标,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建立长效机制、创新途径办法,把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作为经常性工作纳入精神文明建设,总结推广成功经验,探索新的活动载体,使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更有时代感、吸引力,不断向深度广度发展。
三是突出“倡”字,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文化倡导化。普及志愿服务理念是广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的坚实基础。《全国志愿服务工作测评体系》要求志愿服务公众知晓率要大于等于95%,要达到这个要求,需要进一步强化宣传和教育,使之人人皆知。继续运用多种宣传手段和方式,广泛普及志愿服务知识,深刻领会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的重要意义。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宣传周”、纪念“国际志愿者日”和“中国青年志愿者日”等活动,开办志愿者简报,宣传活动经验和感人事迹,让“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使志愿服务理念覆盖面更广、公众知晓率更高。每个单位每年要进行一次以上志愿服务教育,持续推进志愿服务理念倡导普及化。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要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突出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的实践性,践行基本道德规范,养成基础道德行为,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以优良党风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尚。
四是突出“场”字,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阵地场所化。志愿者队伍、阵地建设是广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的重要基础。志愿服务阵地场所化建设要进一步规范化,做到志愿服务注册人数多、志愿服务点好、志愿骨干力量强,志愿场所广,使学雷锋志愿服务取得更大成效。同时,志愿服务测评体系要求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城市建成区常住人口的比例大于或等于8%。志愿者要不断提高队伍素质,通过培训、实践等活动,使志愿者在下基层中讲文明树新风,认真负责,热情服务,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中,锤炼品质,磨砺意志,发挥潜力,增强才干,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五是突出“产”字,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产品品牌化。打造服务项目产品品牌是提升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环节。品牌具有稳定性和独特性,要高度重视志愿服务活动的经验总结。在打造更多更好的志愿服务品牌中,注重推出各类先进典型,推荐表彰志愿服务优秀志愿者、志愿服务先进工作者、志愿服务优秀组织、省志愿服务优秀项目,让品牌叫得响、用得上、行得通。同时,加强志愿服务信息工作和理论研究工作,及时将本单位、本系统开展志愿服务情况上报,通过媒体进行宣传,让品牌建设得到广泛应用。继续深化拓展学雷锋活动,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引导和激励人们胸怀理想、脚踏实地,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