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吕路阳 黄戎杰通讯员 项志高
3日上午,首届“美丽心灵·幸福福州”志愿服务论坛在榕举办。主办方邀请了省内外及台湾专家学者作主题演讲,为推动我市志愿服务向更深层次拓展做了积极的探索。
这是我市推动文明福州持续文明的一个缩影。去年以来,我市以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为新起点,持续创建常态、建立创建长效机制、提升创建水平,推动文明城市建设向更深、更广、更高的层次拓展,推动文明福州持续文明。
传好“接力棒”打好“提升战”
今年初以来,按照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杨岳关于“文明城市建设功在长效、贵在常态”,以及“要传好‘接力棒’、打好‘提升战’,推动文明建设向长效性、常态化转变”的要求,我市着力在创建长效机制建设上下工夫、求实效,推动文明建设常态化、机制化。
如何让创建工作不走过场,让机制真正见效?我市施行的文明城市测评、点评制度,凸显了督导问责威力,相关部门闻过则改,马上就办,大大提高了执行力。
参照广州、南京等先进城市的做法,结合自身实际,我市研究制订了文明城市建设定期测评办法,对城区和市直部门系统每个月开展一次测评,发挥其引导、激励和鞭策作用,有针对性地解决我市在创建文明城市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文明城市建设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从今年6月份开始,市文明委先后对城区和部门系统开展了6次测评,有效地推动了文明城市建设各项工作的落实。
在文明城市建设中,我市不断完善点评会制度,市委主要领导参加的点评会、分管领导参加的点评会、四套班子在各城区检查后召开的点评会,从不同层面督促工作落实。
我市建立了更加规范严格的督导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和工作纪律,开展不间断、全方位、拉网式的暗访督查,及时了解和掌握各级各部门创建工作情况。今年初以来,市创建督导组对创建工作不力或通报问题整改不到位的单位发出了15批红牌警告。
文明之城 崇德扬善
公交车上让座、义务献血、穿上“红马甲”去做义工、争相报名参加贫困山区支教……这些文明细节,随处可见。越来越多的文明使者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人,为福州这座千年古城增添了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构成了城市文明的基本特征,也使这座城市充满了温馨与和谐。
今年1月7日福州市首场道德讲堂在福州文庙开讲以来,避免“你讲我听”式的单向灌输,采取“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方式进行宣讲,用身边事感动身边人。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初以来,我市组建了市区、街镇、社区、文明单位、学校、企业等各类道德讲堂1000多个,开展文明道德宣讲活动3000多场。
道德讲堂是我市大力实施道德建设工程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新一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我市坚持把提高市民素质作为文明创建的核心工程,推动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努力使现代文明和道德理念潜移默化于每位市民的言谈举止中。经由道德讲堂的传播,许多默默无闻的凡人善举被广泛传扬:每年自掏腰包订3份报纸,供邻居和路人免费阅读的88岁老人张国藩;15年来免费为路人提供凉茶的长乐“龙嫂”周传声;坚持助学21年、捐款15万元的93岁爱心老人高君芷;12年来坚持为独居老人黄阿婆剪发的社区居民沈齐娜……
今年初以来,我市举办了两场“全国道德模范故事汇”示范巡演,组织基层文艺队伍以编演小品、情景剧、快板、闽剧、评话等多种文艺形式,展示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感人事迹,深入街镇、社区、学校演出上千场。在2011年度“践行福建精神十大人物”评选中,我市推荐的3人成功入选。
在持续推进道德建设工程的同时,我市大力实施道德实践工程,举办了第三届文明公益手机动漫大赛,开展了第三届“十佳公交司机”、第二届“十佳出租车”评选活动,持续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开展“美德少年”、“优秀童谣征集”、“日行一善”及“学习雷锋 做美德少年”网上签名寄语等活动。精心组织以孝老爱亲、纪念革命先烈、中华经典诵读等为主要内容的“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
如今,福州市志愿服务网络正向全市城乡覆盖。今年6月,我市首批“学雷锋志愿服务岗”诞生在9个主要交通路口;8月,万名志愿者交通文明引导活动正式启动,社区和公共场所志愿服务站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越来越多的志愿者用爱心让这座城市变得越来越美丽。
关注民生 共享文明
创建文明城市不是一阵风。引导全体市民参与创建,提升文明水平,让老百姓共享创建成果,提高幸福指数,才是根本目的。我市始终把文明建设工作作为惠及民生、为民造福的平台。“民生”两字最关情,一项项文明建设成果化作丰厚的惠民大礼,福泽城乡百姓。
夏日夜晚,家住鼓楼区河南杨桥社区的林阿姨吃过晚饭,沿着白马河边的木栈道往江滨走,边走边锻炼。路旁的美人蕉、木芙蓉、广玉兰竞相开放,清香阵阵。
这得益于福州大规模的“治水”行动。2011年开始,福州投入70亿元整治市区75条内河,现已基本完成安泰河、白马河、晋安河等主要景观河道的整治工程,新增沿河绿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水清、河畅、路通、景美的景象再现榕城。今年,我市继续推进光明港、新西河等内河整治,并力争年内启动内河生态补水工程。
在推进文明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我市始终突出民生优先,“为民创建,惠民利民”的宗旨贯穿始终,通过持续推进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市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近年来,福州市新建了儿童公园、茶亭公园、琴亭湖公园、五凤公园等10多座城市公园和30多处街旁绿地。目前,福州市建成区绿色社区覆盖率已超过60%,成为全国最“绿”的省会城市之一。
在推进文明城市建设中,我市持续推进市民普遍关注的交通、市容市貌、市场等专项整治行动,城市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持续推进交通秩序整治。通过增加路面警力、延长执法时间,切实加大对违章驾驶、乱闯红灯、非法营运等问题的整治力度,为广大群众营造良好的出行秩序。
——深入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通过在斑马线前注明“车让人”、在重要路段设立“握拳竖大拇指”交通指示牌等措施,引导机动车驾驶员增强红绿灯和斑马线意识,积极倡导尊重文明、礼让行车的良好风气。
——持续推进市容环境专项整治。继续加大“门前三包”责任制的督促宣传和签订落实,及时纠正查处占道经营、乱堆乱放、乱丢乱倒垃圾、“两车”乱停放等不文明行为。
——继续推动农贸市场内外环境秩序整治和升级改造,对市场内越线经营、乱堆乱放、乱扔杂物、环境不洁等问题,以及市场外随意占道摆摊、乱堆放、乱停车等问题持续整治,严格规范管理。
城市环境越来越美、城市管理显著提升、城市交通日益顺畅、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家住西湖边上的吴依伯高兴地说:“这几年,我们切实感受到了文明创建工作带来的实惠,住在福州越来越舒心了。”
净化成长环境 塑造美好心灵
每逢周末,华林路富洋广场二楼书城人头攒动,福州市未成年人课外阅读实践基地举办的亲子阅读活动,吸引了一拨又一拨的家长和孩子,书香的种子悄悄地播撒在他们的心田。
近年来,我市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不断完善网络、拓展载体、创新方式,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努力为130万未成年人开辟成长的“绿色通道”。
——广泛开展“开学第一课”、“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经典诵读”等活动,深化“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不给他人添麻烦,做文明有礼的福州人”等系列活动,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广泛开展“践行雷锋精神,弘扬社会新风”活动,以“学习雷锋精神,争做时代先锋”为主题,依托主题班日、主题队日、主题团日等载体,挖掘、弘扬雷锋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争做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精心培育“三位一体”社区教育示范点,加强社区工作队伍建设,推进青少年事务社工试点,发挥“五老”人员教育引导作用,共同搭建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平台。
——加快推进数字青少年宫建设,促进主题班队会、素质拓展、第二课堂、家庭教育等方面的综合运用,推进数字青少年宫广覆盖、常应用。加快建设“乡村(社区)学校少年宫”,努力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多更好的活动场所。
昂首迈上文明新起点
成绩只属于过去。文明建设,只有“逗号”,没有“句号”。明年,我市文明建设工作将重点突出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工程、志愿服务系统工程、文明风尚传播工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程、农村文明建设工程、文明城市长效管理工程“六个工程”。
如何推动这些工程?市委文明办有关负责人说,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推进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工程,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深入开展“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志愿服务,推动学习雷锋活动常态化、机制化,推进志愿服务系统工程;全方位倡导文明新风,推进文明风尚传播工程,形成全社会崇尚文明、建设文明的良好氛围;以好人建设、典型引领为方向,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程,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培育乡风文明,推进农村文明建设工程,形成以城带乡、城乡共建新格局;持续组织开展测评、点评活动,推进文明城市长效管理工程,推动文明福州持续文明。
如今,福州正以崭新的姿态,全新的面貌,阔步踏上文明建设的新征程。
■记者俞松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