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明平安建设

“道德讲堂”的真谛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中国人历来重视道德修养和建设,也重视道德教育和传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摆在首位的,修身的基本内容就是道德修养。今天,经济的转型,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法制的规范和约束,也离不开良好道德风尚的引领和滋养。所以,我们才会提倡做“四有”新人,提倡“八荣八耻”荣辱观。
  道德需要“讲”,需要经常讲。话不讲不明,理不讲不透。我们要讲基本的道德要求,更要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道德的过程,就是正确的价值观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的过程。
  道德需要怎样“讲”?当今时代,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文化生活和精神需求也更加多样化,我们讲道德,高头讲章式的说教未必有良好的成效。“讲”道德,要以榜样的力量来感染人,以模范的力量来引导人,还要以民众喜爱的形式来贴近人。这样,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为模式的“道德讲堂”就应运而生。
  用百姓的话,讲身边的事,吸引群众主动参与,树榜样、立模范,让大家乐于听、听得懂、听得进,在耳濡目染中陶冶情操、提升境界。这样来讲道德,道德建设才不会沦为空中楼阁。道德,作为一种社会行为规范,从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体验三个方面对人的行为产生作用。实践证明,“道德讲堂”对于良好社会舆论的营造,对于优良传统的弘扬,对于民众内心修养的提升,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道德更需要“行”。道德建设最终要落实到“行”,即践爱心,行善举。“道德讲堂”倡导“积小善为大善,积小德为大德”的理念,就是要通过发现和学习“身边好人”、“平民英雄”,用“凡人善举”传递道德的力量,让来自身边的感动转化为自觉的行动。
  以“行”引领“讲”,以“讲”推动“行”,“讲”与“行”实现互动,这样的“道德讲堂”正在成为一种最适应时代要求、影响最为广泛的道德建设载体。通过这个载体,个体的道德认知和修为,可以迅速地纳入社会的道德建设系统。任何教育归根结底都是自我教育,没有进入“道德讲堂”听讲和学习的人,也应该在内心自觉建起一个“道德讲堂”,每日“三省吾身”,时刻进行自我教育,时刻提醒自己:勿以善小而不为,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
  通过外在的形式,推动人们建立内心的“道德讲堂”,这正是“道德讲堂”的真谛所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