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明平安建设

读与思--机关干部读书心得交流(组织部主任科员何晓峰)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与思考如同孪生的姐妹,如影随形。只读书而不思考,则读书便觉得乏味;只思考而不读书,则成了光说不练的假把式。对于读书与思考,伏尔泰也有其独到的见解:“书读得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而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还很少。”而外国名家波尔克的名言“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则更是显而易见的揭示了思考之于读书的重要性。这些无不在告诉我们,读书与思考不可分割,只有读有所思,学会思考,吸收有益于自己的部分,才能读有所获。可见,读书与思考同等重要,二者不可偏废。
    读与思因人而异,实在很难找出一个对大家都适用的所谓“方法”。但一般情况下,人们都是边读书,边思考;读完书,深思考;甚至一本书读了多次,不断回味。一本书从头至尾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对书中的有关内容做深度的思索,穷其就里,探其根本,并从书中发现与发掘与己有益的内容,这就是读书的好处。
    思考着读书,就是不可死读书,读死书。孟子曰:“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强调,读书不能读死书,不能死读书,要了解古人当时的社会环境,他的处境,才能真正懂得古人为何这样说,为何要采取这样的行为方式。从而约束自己,修养自己,调节自己。读书不只是记忆,更是为了丰富和壮大我们的头脑和思想,开阔我们的眼界,不能因为读书而禁锢了我们的思考。
    思考着读书,也要大胆质疑,疑圣、疑书、疑师,勇于探讨。质疑是发现和创新的前提,只有多疑好问,通过思考解决了问题,才能获得知识,获得发展。
    思考着读书,还要有自己独立的见解,永远不把别人的思想替代自己的思想。这要求读书者有胆、有识、求实,要敢于质疑,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更要求读书者加强学习,勤于思考,没有真才实学,没有独立思考,没有一定的智慧,是不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的。
    读书的方式有很多种,其实重要的不是怎么阅读,如不求甚解、粗通大意、精读细思等方法,都是读书的好方式。读书不是做个样子给别人看的,读书是对自己的心灵的喂养与呵护。因此,读书的方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养成读书的习惯,如古人的“马上、厕上、枕上”等读书方式,与其说是他们惜时如金,莫不如说他们就是有这样的癖好。因此,才曲不离口,书不离手,把有限的一点时间都用在用功读书上。如鲁迅先生是把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到了学习上。所以,读书重要的是培养一种持之以恒的习惯,而不是讲究哪种方法更有效。只要你从书中受到了启迪,增长的智慧,增加了才干,那么你的读书方式就是最有效的。所以,不要盲目相信或崇拜其他人,甚至是伟人、圣人的阅读方式,因为对他有效的,对你可能低效或者干脆无效。读书的方式要自己摸索,要用心去体会,去揣摩,若有一天你发现了一种很好很有效的读书方式,那么你已经向智慧跨近了一大步。
    古人对什么季节读什么已有论述,如清代文学家张潮所说:冬宜读经,可专心;秋宜读诸子百家,有情趣;春宜读诸集,心智机畅;夏宜读史,天长有时间,等等。这些方法都可以在实践中尝试,找到契合自己性格特点,符合自己职业规律的读书与思考的方式。
    读书使人心灵纯净,读书使人胸怀宽广,读书使人睿智涵蓄。读一本好书,就是结交了一个好朋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