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台江区直机关工委认真按照福州市直机关工委和台江区委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服务中心,建设队伍”两大核心任务,在区直机关所属党组织中积极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充分发挥机关党组织的资源和党员的业务优势,为社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有力推动了社区建设,有效破解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难题。目前,区直机关在职党员710人中共有682人到居住地社区报到,为社区居民群众提供服务,报到率达96%,取得了一定成效,进一步提升了机关党建工作水平。
一、精心谋划,有效搭建平台载体
区委区直机关工委高度重视机关党组织与社区建立“双联系” (机关联系基层、党员联系群众),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密切联系群众工作机制,持续开展“机关党组织与社区结对共建”、“机关在职党员进居住地社区报到开展志愿服务”等活动,督促指导机关党组织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落实为民便民措施。特别是2014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区委区直机关工委下发《关于开展机关党员参加社区党组织活动的通知》,明确区直机关党组织“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的具体做法、步骤以及工作职责,为活动的深入开展夯实基础。结合“三结对三服务”、“四个万家”等活动载体,动员在职党员到居住地所在社区党组织(或共建社区党组织)报到,根据个人特长及意愿主动认领“微心愿”,实现服务对接,为群众办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确保每名在职党员至少认领1个“微心愿”或参加1次志愿服务活动。同时,帮助社区党组织做好在职党员报到对接,建立“社区在职党员信息库”,全面掌握在职党员的人数、年龄、单位、特长、服务意向和联系方式等,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义洲街道浦东社区、洋中街道金斗社区等社区还通过与在职党员签订服务承诺书,督促在职党员承诺践诺。
二、全员参与,扎实开展三大活动
1、开展“结对共建”活动。积极组织开展机关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的“结对共建”活动,通过签订共建协议、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等形式,落实共建任务,整合党建资源,推动党建资源双向开放、优势互补、共建共享,进一步夯实社区党组织服务工作基础。充分利用区直机关的人才、智力优势,以服务社区、服务居民为原则,积极开展科教知识、文化活动、体育健身、计生服务、环保知识和法律知识“六进社区”活动,进一步密切党员干部与社区群众的联系。其中,区文体局党支部积极邀请文物专家,以讲座、图片展等形式,为结对共建的上海街道交通社区的居民介绍有关台江区名胜古迹及文物知识。区博物馆还在小区展出许多台江商贸历史老照片,反映台江在近现代,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变,让大家对台江老城区的历史有了新的认识。区计生局党支部与结对共建的上海街道荷泽社区,针对已婚未孕、审批二孩和流动人口待孕对象三类目标人群,主动上门向群众宣传孕前优生检查,免费发放叶酸和宣传手册,深受群众赞扬。为在太平汀洲地块房屋征收工作中更好地服务群众,区司法局党支部与结对共建的义洲街道浦东社区,一同深入辖区开展法律宣传工作,共同做好与群众的沟通交流以及相关法律咨询的解答,营造了阳光和谐的拆迁氛围。区法院充分发挥干警在法律实务方面的专业特长,主动带队深入所在地社区,定期开展各类法律宣传活动。2015年2月,区法院一支部积极参加共建社区组织的“拗九节”活动,大力宣传《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继承法》、《物权法》等法律法规,耐心解答社区群众关于统一建房所产生的产权纠纷如何解决、公证遗嘱继承如何生效、买卖合同可否解除等法律问题,帮助群众提高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
2、开展认领“微心愿”活动。全面动员并引导机关在职党员各尽所能,主动认领困难群众的“微心愿”,依照“微心愿”内容,积极帮助解决采购生活必需品等各类生活难题,或者根据自身特长,努力为社区居民提供上门医疗、家教培训等便捷、舒心的服务。截止目前,区直机关在职党员共认领并实现“微心愿”918个,有效帮助社区群众解决了医疗、就学、就业等方面困难。2014年9月,原区直机关工委书记陈高英在到浦东社区检查“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开展情况的同时,认领了居住在该社区的困难户郑云明的“微心愿”,出资500元为其办理了福州市一医院体检中心的体检卡,实现了他从来没做过全身体检的心愿。 2014年10月,区环保局党员李晟和叶洁蕊到困难户家中走访,与困难户亲切交谈,了解到义洲街道泰山社区浦西境的一家困难户,其小孩学习成绩名列前茅,高考成绩高出本一线70多分,被福州大学化工学院录取。其母亲下岗且身体不好,仅靠打零工一点微薄收入难以维持上大学的费用。环保局支部掌握情况后,立即组织单位捐款1万多元,并帮她向慈善单位申请助学金,为她圆了上大学的心愿。2015年初,区人防办原主任卢振云在帮助洋中街道金斗社区困难大学生许姗姗实现购买一辆自行车的“微心愿”同时,鼓励她好好学习,并在其实习、就业等方面提供推荐和帮助,解决了该学生的后顾之忧。
3、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结合区直部门工作实际和资源优势,突出自身特色,积极动员在职党员利用业余时间,根据个人特长认领社区志愿服务岗位,参加各类志愿服务队伍,积极参与创建文明城区、公益活动、环境整治、居家养老等社区事务,确保每年至少参与2次以上志愿服务活动或公益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其中,2013年来,区环保局在职党员同志已开展“环保进社区”活动10余次,发放宣传手册和宣传彩页5000余份,赠送环保小礼品3000余件。2014年7月至9月底,区委区直机关工委积极配合区委宣传部文明办,和文体局、各街道、社区密切协作,先后动员区直各单位近700名党员志愿者积极参与文明城区创建活动。区纪委党支部志愿者在网吧进行文明劝导活动、区法院党总支志愿者为太平一弄拆迁居民搬家都曾被《福州日报》报道。工青妇党支部深入太平汀洲“关怀弱势群体,志愿服务搬家”事迹被《台江宣传》报道。日前,区委区直机关工委又组织区发改局、公务员局、人大机关一支部等4支“党员志愿服务队”共70余人投入到“文明迎青运,党员进社区”主题活动中。
三、持续推动,建立完善三大机制
下一阶段,区委区直机关工委将进一步持续推进“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积极引领机关党员干部转变作风、提振精神,争做“四有”好干部,努力在普及法律知识、关心群众生活、提高群众文化水平等方面不断创新服务举措、主动领办服务项目、切实落实服务宗旨,深化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扎实推动社区各项建设和为民服务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1、建立责任落实机制。将“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纳入机关党组织年度党建责任目标,与党建绩效考核、机关单位文明创建内容挂钩,在年底进行检查评价,并以书面形式按组织隶属关系向上一级党组织报送情况。
2、建立有效沟通机制。依托社区QQ群、微博、微信群等信息化平台,及时了解社区党组织及居民的实际需求,及时提供相应的帮助与服务。通过参与社区“在职党员见面会”、党建联席会议等形式,主动参与社区服务与管理,形成良性互动。
3、建立评价反馈机制。加强机关单位党组织与社区的双向沟通联系。社区党组织年终将在职党员参加社区服务活动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向机关党组织进行反馈。同时机关单位党组织也主动向社区了解机关在职党员进社区开展服务情况和评价,并将在职党员参加居住地社区认领“微心愿”、服务群众、发挥作用的情况作为年度民主评议党员、评先评优等方面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