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直党建

群众路线——红十字工作的生命线 ----参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几点体会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基本要求,“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做好工作的目标和保障所在。红十字运动自诞生之日起,就根植于广大群众之中。红十字会作为政府人道领域的工作助手,始终以广泛动员群众参与、改善最易受损害群体生存境况为己任。因此,可以说,群众路线不仅是红十字运动的应有之义,更是红十字工作的生命线。
    在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的环节中,福州市红十字会全体干部认识有高度、履职能尽责、查摆抓深入、整改见行动,作为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对此受益匪浅,体会颇深。
    一、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是做好红十字工作的政治要求
    红十字运动,本身就是一个由群众发起、群众参与、群众推动的群众性运动。无论综观国际国内红十字运动发展 的历史,还是联系我们福州市红十字事业发展的实际,红十字会所开展的每一项工作都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就拿我们红十字会的核心工作“三救三献”,即应急救援、应急救护、人道救助及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遗体和器官捐献工作来说,无论是面对印度洋海啸、四川汶川大地震这样全球性、全国性的总动员,还是面对南方冰冻雨雪、西南旱灾、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泥石流、闽西北和台湾“8.8”水灾、芦山地震等局部性灾害,以及严重危害我市的“龙王”、“桑美”、“圣帕”等台风袭击;也无论是日常生活中,病患受到病魔威胁,还是家庭遭遇火灾、车祸等意外不测,只要我会一发出倡议,我市的广大人民群众就积极相应,伸援手献爱心,踊跃捐款捐物,甚至无偿献血、献骨髓、献遗体、献器官,助人于危难之时,给人以希望乃至生命。据统计,仅2005年福州市红十字会理顺管理体制、独立开展工作以来,接受群众捐款捐物达11万多人次,价值达3亿余元;无偿献血近10万人次;造血干细胞已入库21500多人份、成功捐献36例,挽救了36名血液病患者的生命;遗体器官捐献报名登记2065人,实现捐献126人,其中25人捐献的眼角膜,让48人重见了光明、2人捐献的器官救活了3人;有近5万人接受了应急救护培训,成了自救互救骨干,为最大限度减轻伤害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些工作的开展,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红十字会就将寸步难行。离开了人民群众,红十字会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因此,无论从红十字运动的起源上,还是从红十字事业的核心业务来讲,我们红十字会的服务主体、服务对象和依靠力量都是广大人民群众。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毫无疑问应作为我们红十字会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要求,切实把党的群众路线贯穿于红十字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中,自觉增强群众观念,把人民群众利益摆到最高位置,把“为民、务实、清廉”的具体要求体现在行动中,动员更多群众参与,救助更多困难群体,真正把人道为民理念落到实处。
    二、增强群众工作本领 是做好红十字工作的关键所在
    实践证明,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只有牢牢依靠群众,紧紧团结和引导群众,才能不偏离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正确轨道,抵御“四个危险”,经受住“四个考验”,切实防范“四风”侵袭。这就要求我们红十字会党员领导干部要努力增强群众工作本领,提高群众工作能力。
   首先,要把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作为我们谋划红十字事业发展的基本准则。当前,我们全市级各红十字会要克服网媒事件带来的不利影响,防止和纠正“吃力不讨好”、“难以有所作为”的消极现象,切实把群众的利益和诉求放在谋划发展的第一位,立足于保障最易受损害群体的根本利益,更加关注民生,更好服务群众,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红十字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想为群众所想,急为群众所急,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群众解难。
    其次,要把善于做群众工作作为我们做好红十字工作的基本要求。红十字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坚持把人道事业和广大人民群众连接在一起,其所有工作的终极目标就是救助最需要帮助的人民群众。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红十字会的工作与广大人民群众更直接、更具体、更紧密,这也就要求我们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要有更强的群众工作能力。肯不肯做群众工作是态度问题,会不会做群众工作是能力问题。我们必须在端正群众工作态度的基础上,沉下去摸实情,加强与群众的密切联系,真心与群众交朋友,诚心听取群众意见,努力探索群众工作的内在规律,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了解群众的所想所思所盼,说话办事从群众利益出发,在联系群众中寻找和掌握方法,坚持实事求是,重行践诺,多做得民心、暖民心、稳民心的好事实事,做到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这样,才能做好群众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否则,红十字会就会丢掉宗旨,失去人民。
    再次,要把群众的认可和满意作为衡量我们红十字工作绩效的基本标准。红十字事业发展与否、工作好坏、成效大小,判别的基本标准就是群众的满不满意、认不认可、高不高兴。因此,我们要始终把群众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求当作第一选择、把群众的满意当作第一追求,真心诚意的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使红十字事业成为人民群众满意的人道事业、红十字组织成为人民群众认可的公益组织、红十字会所开展的工作人民群众感到高兴。
    三、积极回应群众关切 是做好红十字工作的根本目标
近年来,我们福州市红十字会在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自身能力、提升工作效益、回应群众关切上下了一定功夫,取得了较好成效。如,我们在每年元旦、春节期间开展的旨在帮助困难群众过好年的“红十字博爱送万家”活动,累计慰问城乡困难群众2.5万户、受益8万多人次。同时,针对一些弱势群体的救助往往容易被社会所忽视,而政府又难以顾及的情况,开展了“关爱公民、关注健康——百千万援助行动”,即每年救助100名大病农民、培训1000名农民应急救护骨干、为10000名缺医少药农民送医送药上门;“救助一个患儿、解放一个家庭——先心、脑瘫、自闭症儿童关怀行动”,先后救助患儿620多名,被省文明委评为全省首届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博爱情.学子梦——人道助学行动”,资助因孤因残因灾因祸因病致贫家庭的寒门学子2800多人圆了“求学梦”。2011年以来,还开展了城乡困难居民大病救助专项行动,重点救助各种恶性肿瘤、白血病、尿毒症、血友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困难群众患者5100多人,救助金额达5925万多元。这些工作的开展,既得到了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也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普遍好评。我会先后被评为福建省红十字系统唯一的“全国红十字系统先进集体”和“省文明单位”、“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单位”、“春风行动先进单位”等。
    虽然我市红十字在人道为民方面做了一定工作,但离省、市委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四个不强”现象,即群众观念不强,深入基层、亲近群众,接地气不够;吃苦精神不强,图省事、怕麻烦、工作坐等上门,效率不高;创新意识不强,不爱动脑子、不愿搞协调,点子、办法不多;朴实作风不强,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现象不时出现。如此等等,都需要我们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查摆,深入分析原因,切实进行整改。
    为了更好地回应群众关切,我们全市红十字会党员干部要切实把群众的呼声听进耳中,把群众的疾苦看到眼里,把群众的期待放在心上,按照省、市委“四下基层”和“四个万家”的要求,真心实意、真抓实干,以“抓铁有痕,踏石有印 ”的作风和“三严三实”的精神,顺应人民愿望,解答群众期盼。一要真情投入。困难群众往往点多面广,需求具体实在,小到柴米油盐酱醋,大到医疗住房就学就业,事无巨细,包罗万象。如果没有一种真情投入,就难以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为他们服务。“群众利益无小事”,正因为他们的问题更直接、更敏感,所以我们更应真情对待;二要真心感受。要俯下身子,深入一线,亲身体会弱势群体的困难,知道他们因何所“困”,“难”在何处。这样才能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做好帮扶工作,从而避免诸如年年送棉被,造成重复浪费,给人以作秀感觉的尴尬;三要真诚所为。我们所从事的人道事业,是纯洁无瑕的。对困难群众的帮扶,只有善事善做,不图回报,才能使困难群众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帮扶。否则,就有可能给困难群众带来心理压力,使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受损,不利于他们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最近,我会开展的“三心工程”,就实实在在地践行了真情投入、真心感受、真诚作为,深受群众的欢迎。即一是做好反哺社会的“民心工程”,让求助者暖心。3月中旬以后,会领导亲自带队,连续奔赴2150余公里,陆续赴五区七县(市),将600余万元大病救助金送到730多名困难大病患者手中;二是做好公开透明的“良心工程”,让捐赠者放心。制定《募捐工作暂行规定》、《募捐工作“五要五不准”》,成立社会监督委员会,完善红十字会内部和外部监督机制,强化反腐倡廉工作,着力打造“玻璃钱袋子”和“阳光物资库”,严格要求每笔捐款、救助款物都要开据票证,并在网站公示;三是做好挽救生命的“爱心工程”,让捐献者安心。先后成立“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之家”、“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委员会”,为志愿捐献者提供更多的贴心关爱和服务,并积极筹资建立“遗体和器官捐献救助基金”,对困难捐献者的家庭给予更多的人道救助,让捐献者及其家属安心。
    总而言之,我们只有把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作为做好红十字工作的政治要求,把增强群众工作本领作为做好红十字工作的关键所在,把积极回应群众关切作为做好红十字工作的根本目标,才能更好地践行“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体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彰显红十字人道公益组织的良好形象,为建设福州新区、构建和谐福州作出更大贡献!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