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直党建

——福州市总工会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立学立改立行

    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福州市总工会坚持把教育实践活动与工会工作实际相结合,边学边查,立行立改,一手抓“务实减法”,一手抓“创新加法”,致力“形式创新”,力破“形式主义”,让工会工作实效在“加减法”中整合提升。
    减法:撤去“花架子”,加强实效从减法开始
    作减法,减去的是与“党政所需、职工所盼、工作所能”相背离的表面文章。市总工会坚持以精简“文风”、“会风”为突破口,坚决贯彻落实好中央八项规定,适时修订完善市总机关管理规章制度,厉行节约,严格执行,不断加强工会机关作风建设。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空有架子的“仪式”少了,真有“干货”的服务多了,重点工作“拉练”保持原汁原味,摘掉横幅标语,绝不“涂脂抹粉”。基层调研坚持轻车简行,不搞“一阵风”,更不搞“一言堂”。工作会议不搞“文山会海”,会议数量较去年同期减少了40%,多会合一的“一会制”已然成为常态。
    作减法,就是要打破不利于服务发展、服务职工的工作格局。教育实践活动中,市总工会坚持弘扬马上就办之风,创新机制体制,围绕如何更好地服务发展、如何更好地服务职工,破除制约工会工作发展的陈旧观念、作风痼疾和工作局限,克服工会组织机关化、行政化倾向。以职工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为例,通过精简申报材料、压缩办事流程,减少审批事项,丰富服务项目等手段,由全市117个基层帮扶中心和职工服务站组成的职工“一站式”服务格局初步形成。
    作减法,就是要在整合工会工作上下功夫。在减法思维的带动下,市总工会坚持以“有没有实效”作为工作考核的标准,将近百项工会工作逐一“过筛”,撤去内容重叠度高、职工参与度低的“老项目”。包括职工节能减排行动、“五小”在内的13项工作被“我为企业发展献一计”职工金点子大赛所涵盖;“职工之家”的建家标准成为了评价基层工会建设水平的统一指标,避免了层层考核、重复检查。工会品牌精了,口号少了,基层工会干部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做深做实重点工作。
    加法:谋划“新举措”,工作实效在加法中升级
    创新是求实的根和魂。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要克服“形式主义”,但不能缺少必要的形式和载体。
    “创新加法”,增加的是创新发展、创意提升的举措。市总工会坚持“开门办活动”,把职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根本标尺,自我审视、自我检查、自我修正,不断赋予工会工作新内涵。以劳动竞赛为例,近年来,各级工会坚持以五大战役、重点工程为核心,推动劳动竞赛逐步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行业延伸;坚持将竞赛目标与文明城市创建、智慧城市建设等党政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坚持让职工立足岗位,参与竞赛,让劳动竞赛更接地气。
    “创新加法”,增加的是工会组织服务发展、服务职工的实力与能力。打铁还需自身硬,市总工会争当先试先行、务求实效的排头兵,叫响做实工会工作品牌,工会实力在创新加法之中提升。以“1+4”社会化职工维权机制为例,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这项涉及工会、法院、司法、劳动等六大部门的维权机制不断深化,涵盖了职工诉求源头表达、争议调解、法律援助等十余项内容,显示出强大的“合能量”。除此之外,“双亮”工程、“一线工作法”、“四季帮扶”等福州工会的品牌工作都得到了党委政府和上级工会的充分肯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积极参与。
    “创新加法”,增加的是实实在在的工作作风。实践活动中,市总工会持续深化“一线工作法”,坚持把作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着力强化工会机关建设,不断完善健全指导服务下级工会的工作机制。去年以来,市总工会共组织12支基层工会创新小分队深入一线,和基层工会干部合力打造工会基层创新点。开展“我们的职工 最美的劳动”走进基层、走近职工摄影征文活动,用图像、文字记录职工生产生活的美丽瞬间,拉近与职工的距离,深厚与职工的感情,密切与职工群众的血肉联系。建立健全工会干部联系点制度,通过召开座谈会、下基层调研、举办联谊活动等多种方式,市总工会机关干部与1683名职工结成对子、走访职工4万多名,认真倾听职工心声,及时汇总意见建议,真心实意为职工做好事、解难题、办实事。
0